矿山生态修复的概念概述
发布日期:2022-12-18矿山生态修复一般是指对矿业活动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这个生态系统有露采场、塌陷区、渣土堆场、尾矿库等,破坏的生态环境为土地、土壤、林草、地表水与地下水、矿区大气、动物栖息地、微生物群落等。矿山生态修复不仅是对闭坑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还包括对正在开采矿山中不再受矿业活动影响区块的生态环境的修复,如闭坑的矿段(采区)、结束开采的露采边坡段、闭库的尾矿库、堆场等,即所谓的“边开采、边修复”。
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将因矿山开采活动而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于采矿前的自然生态环境,或重建成符合人们某种特定用途的生态环境,或恢复成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其他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实践表明,位于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的南方小型井采和露采矿山,可以选择生态自然修复(部分小型露采场5~10年即可自然复绿),此外,大型矿山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的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要根据矿山修复后生态环境标准要求,采取岩土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技术措施,重塑矿山损毁区地表地形,并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来恢复或重建废弃地的生态系统。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矿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而且还需要岩土力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园艺学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研究,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
从理论来说,矿山生态修复也是生态学理论的实践和检验者。因此,矿山生态修复是在矿山生态系统的退化、自然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技术体系,用以指导和恢复因采矿活动所引起的退化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于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理论与实践活动(周连碧等,2010)。
从空间角度来说,矿山生态系统涉及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因而矿山生态修复也需要从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动植物、微生物、植物等方面,综合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修理方法,注重解决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污染防治、植被恢复等问题,从而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从时间角度来说,生态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在自然条件下,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经过自然演替恢复生境大约需要100年以上。尤其是金属矿开采后的废弃地(如尾矿库),其表面形成极端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下植物几乎无法生存。因此,通过人工干预恢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必要。人工干预修复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快速修复,但一般修复成本高。
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应相辅相成、因地制宜,宜自然修复则自然修复,宜人工修复则人工修复,有主有次、主次结合。同时,自然修复是一种最高境界,即使人工修复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本文转自《自然资源之声》,仅用于信息交流,如有侵权请与我司客服联系删除,感谢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