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亿元修复40万座矿山,还世界一个绿水青山
发布日期:2022-12-18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悉,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度矿山企业和社会各类资源的积极性,包括细化约束奖励机制、建立政府专项基金、制定减免税等政策。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制订出适合本地区矿山情况的实施方案,列出矿山修复企业名录、修复方法、修复目标以及完成时间。
防止“一刀切”,治理恢复中应该根据矿山的类型、资源禀赋、开发顺序、市场需求,以及人文地理等因素,制订出不同类型的矿山修复方案。要通过加大科技文化因素的注入,使治理后的矿山成为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路决定出路。政策的创新,为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
严峻的形势
遥感调查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约5400多万亩。其中,正在开采的矿山占用损毁土地约 2000多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约3400多万亩。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由此可见一斑。这一严峻形势的形成,源于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对资源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的认知缺位。
众所周知,我国仅用了70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2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然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同时,我国也不可避免地重复了西方工业化时“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改革开放后,矿业开发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等思想指导下形成热潮,并导致大量乡镇矿山,特别是私挖乱采的个体矿山见矿就挖、废碴随意倾倒、采完就走,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
沉重的负担
全国应缴保证金矿山88592个、应缴存保证金993亿元,已缴存保证金矿山71726个、已缴存保证金612亿元,北京、天津、吉林、山东、贵州5省市缴存率达100%。612亿元,看似是一笔巨额资金,但与需要面临的治理任务相比,却是杯水车薪。
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明曾算过一笔账:“我国大约有80万座矿山,其中约40万座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需要修复或恢复。即使按每座1000万元的保守成本估算,全部修复一遍也需要4万亿元资金。如此沉重的负担,是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都难以承受的。”
生动的实践
《意见》解决的不仅是治理恢复的资金问题。只要确立开发型治理的理念,矿山废弃地将变成绿水青山,“疮疤”要治,钱从哪来,无疑是最大的现实问题。
其实,在2009年出台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就已经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市场化筹措治理资金的思路,即“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天津蓟县大兴峪北矿区治理前后对比图
生态修复后的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废弃矿山
成功经验表明,《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解决的绝不仅是治理恢复的资金问题,只要确立开发型治理的理念,矿山废弃地还会变成绿水青山。
云南
投入1亿修复废弃露天矿山
据悉,2021年,云南省财政立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以《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安全、恢复生态的总体要求,投入财政资金10350万元。
其中,中央资金3700万元,省级资金6650万元,扎实开展云南省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修复治理面积近8370亩,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西安
秦岭112个废弃矿山已治理60个
为了深入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陕西省西安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秦岭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根据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下达2019年秦岭地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通知》文件要求,西安市于2020年8月开展秦岭地区矿山生态综合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筛查、无人机航拍、地面逐点调查等手段,综合调查矿山112个,其中自然恢复矿山28个,人工修复矿山84个,截止目前,已治理矿山60个,正在治理矿山18个,还需治理矿山6个。
山西
投资83亿,修复黄河流域废弃露天矿山
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2020年以来,山西完善政策体制机制,强力推动项目落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市27县实施2859公顷治理修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2020年以来,山西省加快推进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在六市29县实施了共1222.7公顷治理修复任务。涉及两个市和6个县(市、区)共81个项目,总投资83.07亿元,治理面积达1472.95平方公里。